11月23日上午,阳光正好,在怀中北楼210教室,周华南老师为不朽情缘官方网站的师生们奉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示范观摩课。
周华南老师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先秦文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屈原与楚辞》,她先从屈原的早期作品《九章·橘颂》入手进行分层品读,引导员工们从咏物诗中理解其谋篇立意与托寓之志,由此勾勒出屈原终其一生都未曾改易过的思想与人格特质:深固难徙的爱国思想,独立不迁的主体意识,以及汲汲自修的自励精神。
接下来,她在综合把握屈原多部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同学们对屈原人格精神的理解。第一个问题是:屈原的爱国思想与先秦士人的时代精神有无不同?通过回顾和总结先秦各体文学和时代背景,师生们一起归纳出先秦士人为富贵、为施展个人才智而游,以及忠义之士改主而仕的不同选择,并由此理解了那个时代贤臣择主而仕的时代精神。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又接踵而至:屈原为什么会有执着殉国的选择,他的情感渊源何在?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细读《离骚》,解读屈原的家国情怀和自我定位,并细致拿捏辞赋中的词句,体会屈原对楚王的复杂感情,勾勒出他忠君→罪君→忠君的情感心理的变化轨迹。在这个环节,周老师吸收了学术成果,也融入自己的心得,对于以男女恋情拟君臣关系的经典手法做出了饶有趣味的解读,幽默处引得同学们会心一笑,动情处又令同学们设身处地、感慨沉思。再深入一层,周老师通过《离骚》中“三度求女”的解读引领同学们理解屈原是如何完成他的思想转化的,并且反思屈原实现从罪君到忠君的心理转换的实质与影响是什么。从昏君与贤臣的矛盾转化到忠臣与贤臣的矛盾,奸佞为君王的昏聩承担罪恶,掩盖了文化政治制度中的困境,延展性的思考触及到了对于古代政治文化中痼疾的批判。
周老师对教学有着匠心追求的精益求精,她的整个课程设计注重立主脑,从员工的实际水平出发,立足于文学作品,重视对作品精微处的体悟,情理融合地引导员工深入体贴和细腻感受屈原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技巧。在教学语言上,她有着特别流畅自如的表现力,能激活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审美体验。陈梦稀处长和佘向军经理带队众多老师一同观摩了示范课教学,大家对于周老师的诸多优长进行了肯定和学习,就文学史教学中的本末、主次、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反思。